对话 GCC:我们为何要捐赠极客 web3

快链头条
2024-03-22 08:40
web3
11401

Hazel: 去年年底我们曾经和 LXDAO、Uncommons 合作发布了一份公共物品报告,第一次尝试从理论和案例视角来探讨。一般来说谈及公共物品我们都会说到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点是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空气和水,完美满足这两点的纯公共物品是很少的;因此,在基本满足前两点的基础上,我们又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正外部性,正外部性超越了代币价格的简单上涨,通过加密技术的支持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人们可以创造非掠夺、非零和、利他的并且最终使所有人获益的产品。未来,GCC 会考虑开设一些主题性质的 grants,例如针对抗审查、zk 基建等等,引导华语公共物品建设者去思考一些未必有短期甚至长期金钱回报但依然重要的课题。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专业领域的评审可以加入我们,帮助我们一起实现这个愿景。 我们绝不反对公共物品商业化,但我们希望商业化对于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影响要降到最小。Vitalik 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趣的思考框架 —— 收入 - 邪恶曲线,在我们的公共物品报告中也花了很多的篇幅去讨论它。简而言之,这个曲线描述了为了获得一定的收入,产品的创造者需要对其潜在用户和更广泛的社区,造成多大的伤害。例如,一个公共物品如维基百科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收入,但这可能会对其用户体验和中立性造成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权衡货币化的好处和潜在的伤害,以确定最佳的资金筹集策略。 Faust:其实,商业化和是否是 public goods,并无直接关联。首先,非商业化的未必是 public goods,比如单纯依照某些组织的偏好或个人喜好,去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给社会或某个行业带来负外部性的信息媒介,比如在希特勒执政时期被戈培尔控制的德国新闻媒体,就显然不算是 public goods;或是专门传播血腥暴力视频的免费网站,都是典型的非 public goods。 其次,商业化的也可以是 public goods,比如 CCTV,比如 B 站的某些科普节目,这些带有传播属性的媒体都会收取广告费或 PR 费用,但并不妨碍他们作为公共物品的底线。所谓的商业化,归根结底是看你在和哪些人来往,帮哪些人达成他们的目的,这些目的是否违反道德或公序良俗。在 web3 这个充斥着骗局和不靠谱的人与事的圈子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能评判你是什么类型。\n原文链接

温馨提示: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